近年來,甘肅省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及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,充分依托國家各相關部委、省直各廳(局)陸續出臺的利好政策,活化用好全省非遺資源,深入挖掘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的當代價值,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載體,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,帶動當地人群和農村婦女就地就近就業,通過“非遺+文創+培訓+電商+展銷+鄉村旅游”等多種途徑,提高非遺工坊從業人員收入,不斷促進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。
今后,甘肅省擬將非遺工坊建設納入到各地區鄉村振興工作體系,將其作為拓展就業渠道的重要手段,建立健全政府牽頭、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,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,實現非遺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、與農耕文化保護相結合,推動非遺工坊在加強非遺保護、促進就業增收、鞏固脫貧成果、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,發揮積極作用,取得顯著成效。(文/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祁曉亮)
”李茜認為,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,更講究情,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。例如,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,它們不僅美在外在,更美在內涵,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,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,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,“這也是中國
課堂上,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,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,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。“當非遺走進生活,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。
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,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。普查報告顯示,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,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。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,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
陳歆彤)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,近日,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,精心策劃并開展“老手藝,新鄰居”非遺系列文化活動。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:“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,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,既能學知識又能
絨花,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。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,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。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,在競爭、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,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,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。